本文转自:浙江日报
邀君共游衢州古城
穿巷寻怪尝鲜辣 登楼拜圣感儒风
■ 于山 徐聪琳
衢州日益走红,旅游一年比一年火爆。
特别是衢州古城,游客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,拜孔圣、登城楼、穿七巷、寻三怪、尝鲜辣、吹儒风,体验独特的古城风情。
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“双节”假期里,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迎来客流高峰,累计接待游客约86.7万人次,较去年增长20.17万人次,日均接待10.84万人次。
当前,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正在积极创建5A级景区,欢迎更多人来体验这座千年古城的文旅魅力。
■ 于山 徐聪琳
古城新貌
勾勒文旅新图景
有一座古老的城门,巍然矗立在钱塘江的上游,那是衢州古城的水亭门。
循着古老的水亭街而行,远远看见水亭门城楼立在老街的尽头,黛瓦覆顶,飞檐展翼。如果你来到衢州,一定要登上城楼。拾级而上时,脚步轻叩石阶,迈过苔痕,登高远眺。
这里可以俯瞰到水亭街的青砖黛瓦,马头墙高低错落,天王塔高高矗立,徽派建筑沿街沿巷密密匝匝。城楼下,在老字号邵永丰麻饼店门口,师傅抄起巨大圆匾制作麻饼,麻饼在半空中上下翻滚,这项国家级非遗技艺的展示引得路人驻足观看。
这里可以远观信安湖的湖光水色,城头的风挟着信安湖的水汽,湖面上游船穿梭,看常山江、江山江汇流,川流不息。对岸,是冉冉升起的衢州新城,两岸古今交相辉映。而在江中间,严家淤岛焕然一新。
整个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的空间布局,包括“一心(孔氏南宗家庙)、两翼(北门街、水亭门)、一湖(信安湖)、一岛(严家淤岛)”。总面积约5000亩的严家淤岛上不仅有儒贤花海的烂漫景致、呦呦萌宠世界的互动乐趣,更融入儒学六艺体验项目。游客可在绿意盎然的江心绿洲中,感受传统文化与自然生态的交融。
县学街,因曾是古代衢州县学所在地而得名,过去延续着衢州的文脉,现恢复成步行街,将古城水亭门与北门街两大历史文化街区完整链接在一起。
漫步县学街,走在青石板路面上,古色古香的牌坊与沿街绿荫相映成趣,既能看到游客驻足打卡的热闹景象,也能偶遇穿梭其间散步的居民,历史街巷的烟火气与文旅活力在此交织。
千百年来,水亭门的城门曾经历战火,水亭门外的堤岸曾被大水漫过,古城沧桑如许。今天的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,孔氏南宗家庙连同周边的中国儒学馆、孔子文化公园等地标相联结,讲述“东南阙里 圣贤之礼”的故事;古色古香的水亭门、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繁华都市隔江相望,大树下闲聊的居民、在古街间玩耍的孩童,质朴的生活场景构成了游客眼中最生动、最有烟火气的衢州印象;信安湖波光摇曳,沿湖绿道串联起古城墙、公园与生活社区,在水天一色的景致中相映成趣……
景城融合
共享没有围墙的景区
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是一个“没有围墙的景区”。3.46平方公里的景区范围内,“城区即景区、景区即城区”。
无论是孔子文化公园、北门街、县学街、近50万平方米的草坪公园、诗词公园均未设置围墙、门票闸机等隔离设施,游客可自由穿梭于古城街巷。
尤其是在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,天王塔、周宣灵王庙、神农殿……古今名胜散落在上营街、下营街、水亭街,柴家巷、进士巷、罗汉井、黄衙巷、天王巷、皂木巷和宁绍巷“三街七巷”之中。
三街七巷纵横交错,承载着衢州古城的历史记忆与生活温度,穿梭其中,寻找一个真实的“老衢州”。比如从水亭街拐进进士巷,这里美食荟萃,水晶糕、鸡蛋粿等传统小吃云集,鲜辣的美味藏身在街巷的角落,等待人们的发现。
“没有围墙的景区”核心在于“景城融合”的理念,打破了传统景区“物理隔离、封闭管理”的模式,城市与景区没有边界,带来空间上的“主客共享”。
“主客共享”更在于城市功能的共享。居民、游客共享景区资源、共享公共服务。造型独特的衢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,被市民亲切地称为“两中心”,现在也是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。既提供行李寄存、咨询答疑等基础服务,还有景交车、旅游公交通勤,本地市民也常来此体验光影秀、参与文化活动。
“衢州有礼”也延伸在城市每个角落,88个有礼驿站遍布古城,“5分钟服务圈”近在咫尺,免费饮水、便民药箱等服务既方便游客,也惠及居民。此外,孔氏南宗家庙开放研学活动、社区广场兼具健身与打卡功能,公共资源的双向开放,让游客深度感受古城生活,也让居民共享文旅发展红利。
景城融合也推动城市有机更新,进一步优化城市基础设施。在景区提质升级过程中,城市也实施主次干道地下管网改造、防洪排涝及道路修缮,建筑外立面翻新、屋顶防水及飞线整治,升级公交站台等提升项目,在保持原有肌理的基础上,古城的每一寸空间都成为“景”与“城”的结合点,风貌与品质焕然一新。
景区依然是市井,风景同样是生活。
儒风习习
凝聚古城文旅内核
来到衢州,一定要去孔氏南宗家庙,探访圣贤,吹吹儒风。
这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孔氏家庙之一。思鲁阁的飞檐斗拱、大成门的朱红门扇,乃至庭院内的古柏与银杏,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当人们步入大成殿、面向孔子像时,论语的句句箴言仿佛仍在耳边回响,先贤的微言大义,字字珠玑,令人深思。
衢州是“南孔圣地”,在围绕衢州形成的“300公里文化圈”里,历史上孕育了朱熹“闽学”、陆九渊“心学”、吕祖谦“婺学”、王阳明“心学”等诸多儒学流派,是江南儒学传播中心。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正是以南孔文化为核心,依托丰富文化遗产,通过传承历史资源、打造特色IP,让古城文旅独具特色。
儒学元素,在古城随处可见,有孔子文化公园里壮观的孔子铜像,也有街边文创店里憨态可掬的“南孔爷爷”公仔。孔子授业坪、东南四贤祠、儒贤花海、儒学馆等景点都透露着江南儒城的风雅。
衢州三怪是当地独有的传说。据“聊斋志异”记载,衢州城有独角怪、白布怪、鸭怪三怪。随着故事挖掘与场景融合,这一本地民间传说成为文旅新亮点。古钟楼上,独角怪化身魁星手中的朱砂笔,劝人读书学习。县学塘边,婺剧演员以戏剧水袖技法,把白布飞舞的传说演绎。而鸭怪,化身衢州美食推荐官,邀请游客共尝鲜辣美食。
本土文化还以更多新颖的形式,融入古城景区中。在严家淤岛上,水上乐园设计从大宗南渡的历史中获得灵感,打造南渡冒险湾水上乐园,岛上还有南孔爷爷和衢州三怪的Q版形象。三怪雪糕,还成了古城景区的网红产品。在衢州古城,南孔、三怪主题卡通、互动装置随处可见,相关文创产品(如挂件、文化衫)深受游客喜爱。
独特的本土文史底蕴是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的品牌。景区内不仅坐拥3处全国文保单位、1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、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,还有全球闻名的杜立特行动纪念馆、粉丝众多的“雾山五行”动画等丰富的文化、历史资源,还通过沉浸式戏剧、主题巡游、非遗展演、时尚演艺等多元形式的演出矩阵,呈现“保护——活化——转化——传播”全链条体系,实现从“流量吸引”到“留量沉淀”的转型升级。
文旅开发并非朝夕之功,还需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策略,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通过生态、形态、文态与业态的有机融合,推动实现环境保护、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的协同发展。在生态方面,以立法和规划为先导,坚持低强度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;形态上,通过古城修复与景观提升,增强城市文化辨识度与游览舒适度;文态层面,注重南孔文化展示、活化与品牌建设;业态上,通过“旅游+”模式丰富体验内容,推动IP打造与消费升级。该模式促进传统城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,从传统观光转向沉浸式文化体验,构建了具有南孔味、烟火气和持续生命力的文旅融合新格局。
如今,这座千年古城正向着国家5A级旅游景区稳步迈进。若你想寻一处既能触摸历史、又能感受烟火的地方,不妨登一次衢州水亭门城楼,看信安湖波光映着古今;走一趟三街七巷,让鲜辣与古意撞个满怀;探一回孔氏家庙,听先贤智慧穿越千年。
衢州古城的故事,还在继续;这份跨越时光的邀约,始终等你赴约。
中金汇融-a股杠杆怎么加-线上配资-炒股配资最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